10.0 普通話?·?1986?·?內地?·?愛情片?
敖登高娃,譚幸
兩對半,講述早年,由于農村經濟水平低,鄉間劣風陋習盛行,家住窮鄉僻壤的楊大媽和吳老三兩位老人定下"君子協定",楊大媽的兒子金貴、女兒桃葉與吳老三的兒子成林、女兒秋梅"捉對兒換婚",兩家的兒女們知道后,有苦說不出。眼下,世道變了,政策暖人心,家家都富起來了,楊大媽和吳老三更是喜上眉梢,尋思著盡早了卻這樁心事。正在這時,秋梅姑娘提出退婚,拒絕這樁沒有愛情的婚姻,這下可急煞吳老三,盡管他一世精明,可對閨女的任性,卻束手無策,只好硬著頭皮,忐忑不安地來到楊家。話沒說完,楊大媽早已怒不可遏,不僅婚沒退成,反而蒙受一場恥辱。楊大媽聲明如果秋梅不嫁給她兒子金貴,吳老三的兒子也不能娶走她的女兒,這可真讓吳老三犯難了。成林和桃葉雖說由老人做主換親,可這幾年兩人早已心心相印。現在他們得知可能婚變,便來了個"先斬后奏",二人悄悄地領了結婚證,楊大媽知道后可就火大了。吳秋梅發現,楊金貴所以不愛她,是另有心上人,是鄰村的一個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叫王春蘭,她心靈手巧,和金貴十分般配。秋梅屏棄陳腐觀念,成人之美,主動為他們出謀劃策。楊大媽不同意秋梅退親,她干脆將計就計,喜慶的婚禮上,突然冒出來另一位新娘,秋梅向大家講明原由后,楊大媽瞠目結舌,眾人笑語歡聲。兩對青年的婚事都有了圓滿的結局,唯有秋梅還是單身一人,但她對生活、對明天充滿希望。昨天的畢竟已過去,今天的已經到來。
8.0 普通話?·?1960?·?中國?·?劇情片?
王志杰,阿依夏姆,周真,趙滋民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日寇放火燒毀了東北某一村鎮。幫助我國抗日的蘇聯紅軍隨軍女護士梅什科娃,在烈火中救出中國兒童小虎子,把他送到蘇軍醫療站去救治。小虎子得救了,他的父母為了感謝梅什科娃,送給她一個象征吉祥如意的百家鎖,梅什科娃也把刻有父名安德烈依的懷表送給小虎子留作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梅什科娃回到蘇聯改學地質,十余年后,作為地質專家,被中國聘請到中國西北工作。小虎子名叫李青,從部隊轉業到新疆某地質勘探隊工作。動身前,父親李哲明把那塊值得紀念的懷表交給了他。李青恰好與梅什科娃工作在一個地質隊,但他們已互不相識了。地質隊的姑娘們從梅什科娃的皮包里發現了那個百家鎖,追問根源,得知了百家鎖的由來。梅什科娃由于忘我地工作,積勞成疾,患j’嚴重的胃病。一次胃病發作,地質隊員們冒著狂風暴雨,穿過沼澤地帶,要把她送到額爾齊斯河對岸的醫院去。但因河上風大浪險,僅有的渡船在船塢中躲避風浪,百呼不應。李青冒著生命危險攀沿河上的鐵索,與風浪搏斗,終于爬到了對岸,叫來渡船,將梅什科娃及時送進醫院。梅什科娃在醫院中,經過手術急救,轉危為安。一天,李青前來醫院看望,梅什科娃偶然發現李青隨身攜帶的一只俄國古式懷表,就是自己在十多年前送給李哲明的紀念品。這一突然的發現,使梅什科娃心情十分激動,她終于認出了李青就是她懷念多年而沒有找到的小虎子,她急忙拿出百家鎖,雙手緊握著這兩件最寶貴的禮物,注視李青良久,終于喊出:“李青,小虎子,我終于找到你了!”李青萬萬沒有想到當年搶救自己生命的蘇聯女紅軍就是今天的地質專家梅什科娃,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久,梅什科娃病愈出院,回到地質隊,他們又投入到緊張、愉快的勞動中去了。
9.0 普通話?·?1962?·?內地?·?劇情片?
黃意鱗,黨啟錫,王志杰,楊惠珍
解放初期,許多青年人為了祖國的需要,參加了開發邊疆的隊伍,來到西北的天山腳下,要在這里建起第一座農場。劉海英是這群青年中年紀較小的一個,在她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父親生前曾給了她革命思想的教育,培養了她堅定勇敢的意志和對革命事業的熱愛。她在勞動中吃苦耐勞,熱情愉快。由于她努力鉆研業務,很快學會了開拖拉機。一天,正當海英駕駛著拖拉機在田間工作時,忽然發現一個孩子落水,她不顧一切跳下河去,救起了那個孩子。自己卻因寒水浸泡,舊病——關節炎、中耳炎復發,她不得不忍痛離開工作崗位…
5.0 普通話?·?1983?·?內地?·?劇情片?
李瑞芳,吳德,解冰,焦瑞霞,賀林
八十年代初,一個春天的早晨,陜西某地的杏花村生產隊里,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生產隊長馮二強為新房的落成舉行慶祝儀式。這時,馮二強的哥哥馮大強卻在為兒子根田結婚沒有住房而發愁。大強認為除了厚著臉皮向二強借房以外別無他法。妻子文英堅決反對。大強又急又氣,最后還是不聽妻子的勸阻到二強家借房去了。結果,房沒借成,反遭弟媳玉琴一頓尖酸刻薄的辱罵,氣得原來住在二強家的老母馮大娘也含著淚水隨大強走了。當時的杏花村,因為生產隊長馮二強拒不實行生產責任制,整個生產隊還是在吃大鍋飯,而且越吃越窮。得到只是少數"靈蟲蟲"。為此,原縣委書記、曾在杏花村蹲過點的韓云亭特來找二強商議解決的方法。韓云亭是二強的大舅,知道家中因借房而引起了風波,批評了二強。最后,二強不得不同意將新房中的一小間借給了根田、杏花辦喜事。婚后第二天,玉琴借故當眾大鬧了一場,辱罵了杏花。杏花一氣之下,跑回了娘家桃嶺村。由此,根田、文英都責怪大強,說不該去低三下四地借房。大強抱怨自己沒本事,拖累了孩子和家人。杏花經過思考,返回杏花村。正好韓云亭來宣布杏花村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決定。大家滿懷希望,干勁倍增,但二強等人卻不肯善罷甘休。正當大強和鄉親們喜慶豐收,吃開園瓜的時候,牛鈴奉二強指令宣布"全部農作物收歸集體拉平分配",又引起一場"瓜田風波"。二強在風波中丟了隊長的職務。群眾推舉文英當隊長,文英挑起了這副擔子。韓云亭又以自身的經歷,做二強的思想工作,使二強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文英不計前嫌,誠懇幫助二強,使二強一家人認識了錯誤,決心痛改前非。馮大娘一家人團聚了,杏花村的面貌改變了,人們高聲歡唱黨的富民政策,大家沿著黨指引的道路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