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普通話?·?1965?·?中國?·?劇情片?
陳強,石冼,陳學杰,任頤
汽車隊的一批實習生將進行最后一項考試——路考。主考官是小梁的爸爸老梁,老梁對小梁特別嚴格,然而小梁技術熟練很快就過了關,拿到駕駛執照。小梁成為正式司機之后,驕傲自滿的情緒慢慢暴露出來,組織紀律性淡漠了,一心想逞英雄。一次,車隊安排他到梨樹溝執行秋收任務,路上遇到一個青年女學生聞鶯搭車,他借著送聞鶯轉到姥姥家,在鄉親們面前大顯威風。在回車隊的路上,遇到趕馬車的農民大罵“找死”,沒想到這個“農民”是他爸爸老梁。回到車隊,小梁受到老梁的嚴厲批評和武隊長的耐心教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久,雨季來臨,為了把生產資料和生活日用品在暴雨到來之前送到山區農村,汽車隊開始了緊張的運輸工作。但是暴雨提前,一段通往林場的路被沖毀了,需要幾天才能修好。武隊長和群眾商量決定走另外一條叫老虎嘴的路,但老虎嘴地形險要,十分危險。小梁和司機們都積極要求承擔這個任務,最后武隊長決定由小梁去闖老虎嘴。路上,小梁大膽果斷,闖過了最危險的一段路,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此,小梁在車隊名聲大震,被選為車隊的先進生產者,他的大照片被掛到車隊的光榮榜上。在榮譽面前,小梁有些飄飄然,聞鶯提醒他要避免驕傲情緒,他卻不以為然。一次,小梁與小王出車,由于疏忽軋死一只豬,對于領導和群眾的批評,他很不服氣,認為賠點錢就算了。武隊長對小梁進行了耐心的思想教育,老梁用小梁的哥哥大梁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英雄事跡,教育小梁。小梁從聞鶯學習雷鋒的心得體會中也受到啟發,終于轉變了過來,懂得了“平凡的日常勞動”也能出英雄的道理。之后,小梁為了搶救一個病人,連夜開車去縣醫院給病人取藥,途中遇到一輛受驚的馬車,小梁奮不顧身攔住了驚馬,避免了事故,然后帶傷堅持開車,將藥品及時送到,受到表揚。老梁看到兒子不斷成熟進步,倍感欣慰。
5.0 其它?·?1964?·?中國?·?劇情片?
劉世龍,劉尚嫻,田方,周文彬,任頤,郭振清,趙文瑜
抗美援朝時期的某高地,激烈的戰爭正在進行,剛出院的中方志愿軍戰士王成(劉世龍 飾)一回到部隊就要求投入到戰斗中去,并拿出父親王復標(周文彬 飾)鼓勵他為國立功的家書給張團長(郭振清 飾)和政委王文清(田方 飾)看,王復標是王文清的老戰友,他也知道王成是王復標的兒子。王成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全團展開向他學習的行動,文藝兵、王成的妹妹王芳(劉尚嫻 飾)強忍悲痛投入到創作中。和王芳的接觸中,王文清雖認出她是自己十八年前無奈丟下、后被王復標收養的女兒,卻沒有和她相認,而是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向哥哥學習,王芳也在后來的戰斗中有英勇表現。
6.0 普通話?·?1960?·?中國?·?劇情片?
梁音,任頤
社員們在高崗地一口氣打了九眼井,每眼井出水都很旺,社員們都很高興。可全社只有幾部鍋駝機,滿足不了全社澆地的需要,大家都很著急。黨支部郭書記進城幾次也沒搞到。聽說生產資料公司有幾部已撥給東照村但還未拉走的鍋駝機,高老大急忙去找縣委高書記批準借用。此時,高書記正與區委李書記在東照村與田主任等社干部研究東照村打井不出水的原因,看到這些,高老大沒有馬上提出調撥鍋駝機的要求。高書記和李書記仔細查看柳莊出水情況和出水記錄,發現柳莊把井都打在村北面,通過修建一條不滲水的水渠,引水澆灌較遠的土地,于是決定在全縣推廣這種集中打井,修渠引水的方法。他們把東、西照村的打井隊集中到柳莊,在柳莊成立一個抽水站以灌溉三村土地。高老大對這種做法一時想不通,他不同意三村合作打井,怕柳莊吃虧。高書記批評他自私,高老大不能接受。高書記耐心地說服他,終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迅速投身到三村合作搞生產的運動中。他提出從合作打井開始將三村建設合并成一個社。高書記決定撥一臺發電機給他們辦一個發電廠,這樣抽水、照明、磨面等等用電問題都解決了。東、西照村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當夜便敲鑼打鼓來到柳莊,人們在一起興奮地研究打井、修渠、搞生產。在黨的領導下,結合著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個大辦農村人民公社的高潮到來了。一輪紅日從地平線上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田野上充滿了愉快的歌聲。
5.0 普通話?·?1958?·?中國?·?劇情片?
印質明,任頤,賀小書,馬世達
1950年代,全國各地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剛畢業的見習技術員尚越發現五工區常出現窩工現象,他主觀認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工人們不懂施工機械原理,對設備不熟悉所致。于是便寫了一份缺乏調查研究的報告給了主任牟青。牟看后,在一次會議上批評了尚的脫離實際的做法,尚很想不通。后在工段領導的教育開導下,認識了盲目主觀的錯誤。已提升為副工段長的尚與工段長白福技術上產生分歧,白認為自己經驗豐富,干過很多大的工程,依老賣老,并不把尚的建議放在心上。由于工作上的矛盾加上愛情受挫,尚一時情緒低落影響了本職工作,后在領導和工人的批評幫助下,他轉變了......
5.0 普通話?·?1962?·?中國?·?劇情片?
李亞林,龐學勤,任頤,馬世達
聞名全國的鋼都鞍山,處處是一片雄偉的景象。在大躍進的年代里機器轟鳴,人聲喧騰。夜晚的鋼都更加美麗,她沉浸在鐵水映照的霞光里,變幻出種種奇光異彩。在這里,它給祖國的建設煉出千萬噸鋼材,也給鋼鐵戰線輸送了成批的煉鋼能手。鞍山車站上人山人海,鋼鐵工人懷著雄心大志,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即將遠征。列車離站了,送別的人懷著惜別之情擁出站臺。金屬結構廠的王經理和吳隊長邊走邊談出現在人群中,王經理提醒吳隊長說:“今天送走了這么多熟練工人,擺在咱們面前的困難將會更多”……吳隊長卻滿有信心地回答道“:嗨,只要工人加把勁,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話不投機,王經理默然了。幸好有個老大娘要找經理,打破了尷尬。老大娘是金屬結構廠工人朱全忠的媽媽,她生怕兒子遠走高飛耽誤了婚事,特地來勸兒子回家成親的。朱全忠是個棒小伙子,他積極能干,足智多謀,在千軍萬馬的高爐工地上,是個出色的交通指揮。朱全忠跟媽媽會面之后,繪聲繪色地告訴媽媽:“等高爐修好了,煉出好鋼鐵,讓拖拉機滿地跑,莊稼人干活可就輕巧啦!到那時我把媳婦接到這兒來……”老人被他感染、被他說服了。高爐工地澆灌基礎將要提前結束,新的戰役即將開始,綜合工地黨工委根據澆灌工程提前完成的新情況,提出縮短工期,提前出鐵的計劃。在黨工委會上,立馬上陣的金屬結構工程是討論的重點。王經理對縮短工期持有不同意見,憑他多年領導建設的經驗,這里現存的困難是協作件供不上,塔式吊車不夠用,他認為不可能縮短工期。黨工委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群眾來討論。跟王經理合作過好幾個工程的工人們聽到黨的號召,紛紛琢磨、推敲縮短工期的具體計劃。一時間獻計獻策的人都匯集在吳隊長家,大家對王經理這副冷漠態度感到十分懷疑,覺得他和從前完全不同了。他安于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老守著電話機發號施令,他跟工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工人們為了提高塔吊的運用率,試用一鉤多吊的辦法,王經理卻認為這是為了多賺計件工資。吳隊長在比武會上提出縮短工期為60天,王經理堅決反對,跟吳隊長鬧翻了。所有這些,促使王經理對現狀更不滿,有時甚至拒不參加黨的會議。在這熱火朝天的群眾運動中,田書記常常提醒自己,別被勝利沖昏頭腦,發現新的問題和新情況時,總是耐心聽取群眾的意見。他幾乎是日日夜夜地守著工地,對群眾的干勁、智慧和創造力了如指掌。他的工作作風深為群眾所稱贊。工期只有十幾天了,金屬結構工程由于構件供應失調,塔吊窩工,眼看還有兩千多噸的構件需吊裝,工人們急紅了眼,紛紛向黨工委會提意見,田書記及時地向市委反映了情況。在一次黨工委會上,王經理受到了群眾嚴厲的批評。市委根據某些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采取了措施,改變了大協作中的不協調狀況。王經理一度陷于否定自己一切的苦惱中,但經田書記的幫助和現實的教育,使他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產生脫離群眾和片面看問題的思想根源,從而轉變了工作態度。正當吊裝最緊張的階段,王經理深入工地,當機立斷地采用了工人倡議的整體吊裝,并親自指揮戰斗。工人們看到領導這種虛懷若谷的精神,都十分感動。看,爐火正紅,又一座高爐投入了生產!鐵水奔流,映紅了鋼都半邊天,朱全忠攙著慈母和愛妻瀏覽著鋼都新景。鋼都在沸騰,在不斷前進著。